一年四季都有的鯖魚,價錢便宜穩定,是台灣人餐桌上最常見的魚類之一。近年來它也因為豐富的營養價值受到重視,無論您是美食愛好者還是注重健康飲食的人,鯖魚都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食材。這篇文章將介紹鯖魚的豐富營養價值、台灣鯖魚與進口鯖魚的差異,並分享挑選、烹調鯖魚的技巧,讓您在家輕鬆做出各種美味又營養豐富的鯖魚料理。
文章目錄
鯖魚的種類 - 台灣鯖魚和進口鯖魚的差異
鯖魚又名青花魚、花飛魚,大家普遍指的是鯖科下的鯖屬魚類,包括:大西洋鯖、花腹鯖(澳洲鯖)、科利鯖、白腹鯖(日本鯖)和印度鯖等五種。
台灣海域所產的鯖魚以有花腹鯖為主,少數白腹鯖,雖然一年四季都可以捕撈,但以12~1月冬季的油脂含量最高、品質最佳。由於鯖魚捕獲後容易腐敗,捕獲後需要立即處理並且全程冰凍,早期鯖魚都被當成飼料,或是做成大家熟知的鯖魚罐頭、鹽漬鯖魚、鯖魚一夜干等加工產品,近年來海鮮保存技術較發達後,才有更多機會買到新鮮的台灣在地鯖魚。
市面上常見的進口鯖魚(通常來自挪威)則是大西洋鯖品種,背上有著像老虎斑紋的不規則花紋,由於生長在溫度較低的海水中,因此和台灣鯖魚相比,油脂含量更豐富。不過因為需要經過運輸,大多都以鹽漬做成真空包裝的方式處理過,食用時需要特別注意鈉含量。
鯖魚的營養價值與功效
鯖魚富含 EPA、DHA 等Omega-3 脂肪酸,有助於增強記憶力,預防失智,降低壞膽固醇、血壓、血脂,對心血管健康非常有幫助,許多研究也指出可以降低發炎反應,有著防癌的效果。
除此之外,鯖魚也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D 、B12 和鈣質,有助於骨骼健康和神經系統正常運作。鯖魚也是高品質的蛋白質,幫助維持肌肉組織。對於追求健康生活的人來說,鯖魚是個非常理想的選擇。
不過相較於其他魚類,鯖魚的油脂含量較高,所以熱量也較高,進行體重控制者需要留意食用量。
吃鯖魚要注意!如何挑選、處理鯖魚避免中毒
鯖魚和鮪魚、沙丁魚都屬於肌肉中含有大量游離組胺酸,在室溫下放置過久受到細菌污染時,組胺酸會被分解而產生有毒的組織胺,引起過敏性食物中毒,又稱「組織胺中毒」— 通常會有蕁麻疹、身體發癢、噁心嘔吐、腹痛腹瀉、呼吸困難等症狀。
選擇台灣的新鮮鯖魚時,應該注意其外觀是否光澤,魚眼是否清澈,並嗅聞是否有海洋的清新味道。新鮮的鯖魚應該有彈性,魚腹有金黃色痕紋,用手按下去應該能迅速恢復原狀。若買回家後沒有要立即食用,應立刻冷凍保存。
而購買冷凍鯖魚時建議慎選店家,確保全程保冷,食用前切勿放在室溫中解凍,可以放在冷藏室解凍或以流水解凍。
精選鯖魚料理與最佳搭配食材
由於大家最常購買真空包裝的薄鹽鯖魚,通常都是乾煎或烤箱、氣炸加熱即可,但其實鯖魚的烹飪方式多種多樣,還可以燉煮、炒飯等多元做法,一起來看看以下的精選食譜,為你購買的鯖魚做出更多變化吧!
醬燒鯖魚
中式紅燒、日式醬油、西式番茄⋯⋯鯖魚有著燉煮也不易爛的肉質,很適合搭配各種醬料燉煮,讓醬汁和魚肉結合,做出一道道非常下飯的鯖魚料理。
味噌鯖魚
鯖魚在日本也是相當受歡迎的魚類,所以搭配味噌也是很常見的吃法,無論是燉煮還是用燒烤,甚至做成味噌湯都能襯托出鯖魚的美味!
蒸鯖魚
如果懶得燉煮,也吃膩了乾煎、烤鯖魚的吃法,不妨試試清蒸吧!搭配各式調味醬,放進電鍋蒸熟就能享用。
鯖魚主食料理
說到鯖魚做的主食,你一定會想到俗稱「颱風麵」的鯖魚番茄麵,鯖魚罐頭加上各種蔬菜,是台灣人在颱風天最大的享受!除了鯖魚罐頭,將已經有調味的鹽漬鯖魚也很適合加到炒飯、炒麵或義大利麵中,當作主食料理的主角。
異國鯖魚料理
除了上述的日式味噌湯、義大利麵做法,鯖魚也能做成各種異國料理:沙拉、韓式料理、泰式吃法任你挑!
在家中嘗試鯖魚料理不僅能享受美味,還能獲得豐富的營養。無論是簡單的烤鯖魚還是創意的西式吃法,鯖魚都能為您的餐桌增添不同風味。不妨在 Cookpad 挑一篇食譜,挑戰新的鯖魚料理,體驗多樣化的美食世界!